一直到今天才有時間來看這篇文章,很多值得思考的想法。
--
要如何成為東南亞區域實質上的各國人才匯集之地,就必須去思索該如何使東南亞青年世代的人才「渴望」把台灣成為第二個家,把台灣軟實力變成實質影響力,用質變帶量變,讓台灣即使無法加入東協也能成為東協實質夥伴,不能加入東協+,就讓自己變成小東協吧!以下提供幾個想法:
1.積極培養台灣本土的東協人才,在具有政策及語言資源的大學如台大、政大等,設置重點東南亞學系,擴大我國區域專家培養的渠道;集中相關學術資源,將台灣打造成世界東南亞政策研究重鎮。
2.台灣打造成東協人才的留學中心,不但可以解決少子化的高等教育市場問題,還可以鎖定特定專業人士、有計畫地暢通就業簽證或居留台灣的管道,將台灣所需要的東南亞人才留在台灣。台灣政府、高等教育院校更可與東南亞台商或當地主要大學合作,打造產官學一體的東南亞人才來台留學環境,讓「留學台灣」與「透過台商取得當地就業機會」相得益彰,提高台灣高等教育國際價值之餘,還能留住各國人才為我使用。
3.健全台灣移民的母語教學環境,培養具雙語、多語能力的新台灣之子,讓台灣成為東南亞的瑞士、東南亞與東北亞的橋梁,還能將台灣的軟實力隨著東協的興起輻射到世界去,成為東亞無可取代的存在[10]。